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西北工业大学菠菜收集网“寻文化烙印,承革命薪火”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队长赵伊翔的带领下、樊晔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8月在陕西、新疆、云南、湖北、安徽等全国多地开展了以线上实践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线上讨论、发放问卷、线下采访及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建设情况。
1实践第一站:陕西
炕桌书豪情,革命励万代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张表面漆木色相间,较为陈旧的小炕桌。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这张小炕桌上绘制了红军东征抗日的蓝图,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名篇——《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写出对于壮丽山河的赞美,充分表达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实践队员王艺霏、张栩瑶在脱落的漆皮中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辛,更深深地感悟到小炕桌中所蕴含的不畏苦难、不怕牺牲,为国家和人民谋幸福的延安精神!
2实践第二站云南
一台旧X光机见证红色征程
在扎西会议纪念馆的展窗里,放着一台旧X光机。红军长征途中,为轻装前进,卫生部长贺诚将这台X光机寄存在了杨家寨。解放后,威信县红军文物征集小组找回了这台见证“扎西精神”的X光机。实践队员邓丰怡深深体会到长征时期革命先辈们在困难面前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为了夺取胜利,顾全大局的优良品格;面对强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3实践第三站:新疆
声声巨响在心中,马兰情怀永传承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死亡之海”罗布泊西端,亘古荒漠、茫茫无际、黄沙漫漫 、渺无人烟,而马兰花却在顽强地生长并绽放着。新中国核试验基地的战士们在面对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和死亡的危险,表现出了马兰花般不怕艰苦,坚强不屈的优良品格,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核事业,成功引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实践队长赵伊翔感受到一朵小小的马兰花中厚厚沉淀着艰苦奉献的红色文化,深刻认识到马兰精神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是一种为了大我,舍弃小我的奉献精神!
4实践第四站:安徽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前,五角星胜利塔巍巍屹立在胜利广场中央,其高达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了“八一”军队的胜利。从空中俯瞰,胜利塔呈五角星的形状,象征着军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解放全中国的信心与决心。百万雄师波澜壮阔地乘船渡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夺取渡江战役的胜利,将浩然正气融入长江沿岸的土壤,烙印在鱼米之乡每一粒丰收的稻穗中。实践队员唐天骐感受到渡江战役中深厚的红色文化记忆,深刻认识到解放军战士强渡长江时无惧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5实践第五站:湖北
缅怀革命英雄,延续英雄精神
在当阳城区西北部的关公文化园中,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赫然屹立。大革命时期,襄西共产党人为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联合各种进步力量,举行了当阳城关起义。抗日战争时期,襄西人民相继在敌后建立了新四军襄西独立团襄西支队等地方武装,开辟了襄西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襄西人民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解放了襄西全境。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襄西人民英勇不屈,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践队员张雨轩了解了苏震、刘真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的精神。
为了解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建设情况,实践队员们分别在自己的家乡采访了红色基地的工作人员及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建设,红色基地的工作人员说:“在寒暑假会积极组织学生来到基地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让学生从小在心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还在线上进行了有关红色文化发展建设的调查问卷。据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参观过家乡的红色文化基地,认为家乡的红色文化氛围浓厚,也积极地参加红歌合唱等红色文艺活动。但也有部分人认为红色文化的活动形式较为枯燥,红色实践基地较少,应丰富活动形式,建设社区、乡镇的党史馆等红色实践基地。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寻找红色文化烙印,不仅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所蕴涵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充满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和创新创造的活力。“未来之中国,全在我少年!”作为工大学子,我们将秉持“公诚勇毅”的校训,认真学习红色历史和文化,感悟并践行红色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红色文化传承人,让红色文化不断创新,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寻文化烙印,承革命薪火”暑期社会实践队
审核:彭亮、王丽、樊晔